经过反复考虑,以当时燕国的力量与秦国相比,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方面都已经无法再与之抗衡,从根本上来讲,已经失去了对抗的意义!
但是,燕王父子又怎么肯甘心就此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呢?
于是日思夜想的燕王喜和太子丹决定,宁可坐着等死,还不如做最后一搏!明知是死,可也要垂死挣扎这么一下。
于是这太子丹想了一个馊主意,异想天开地想要去刺杀秦王,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帝赢政!
他琢磨着如果能够顺利地杀掉秦王,或许能让燕国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然后再从长计议。”
穆神医接下来说的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这次刺杀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主要是因为荆轲临时改变了主意,把原本计划刺杀秦王的行动变成了活捉行动,这是想模仿春秋时曹沫挟持齐桓公的让其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的故事。
曹沫挟持齐桓公这个故事,杨元鼎曾经听师父讲古代刺客的时候说过,大概是说,曹沫是鲁国人,因为有勇而为鲁庄公办事。鲁庄公欣赏他的才能,就让曹沫做了鲁国的将军,跟齐国作战,但因为国小兵弱,打不过齐国,多次战败。后来鲁庄公害怕了,就将遂邑这个地方献给齐国来求和。
后来齐桓公答应跟鲁庄公在柯地相会并结盟。但在齐桓公和鲁庄公在坛上结盟的时候,曹沫手持匕首挟持了齐桓公。当时的齐桓公就问曹沫说:“你挟持我想要做什么呢?”曹沫就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齐国自恃强大,侵略鲁国的行为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被你们侵占城池的城墙,假如倒下来连成一条线的话,已经能够压到你们齐国的边境了。大王您现在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吧。”
齐桓公当然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当场就答应归还鲁国所有被侵占的城池国土。
但那齐桓公在事情过后还曾经越想就越生气,认为自己是被胁迫的,答应还给齐国城池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现在安全了,就想违背约定,但他的相国管仲说:“不能贪图小利,让自己痛快,那样就会在诸侯间失去信义,最终失去天下的援助,所以不如把土地还给他们。”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就把所侵占的鲁国土地全都归还了鲁国。曹沫几次战败所失去的土地就这样全部回到了鲁国手中。
这个当然是题外话,但荆轲当时也确实是盘算着用这招,本打算生擒秦王,逼迫秦国将占领的燕国领土全部归还回去,可他没有曹沬的好运气,人算不如天算,也就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却失去了当时稍纵即逝的大好时机,不但没有成功挟持秦王,也没能够杀掉秦王,自己却还为秦王所杀,导致整个行动完全失败。
这次刺杀失败直接引发了燕国的亡国。
由太子丹策划,荆轲主导的刺杀事件彻底将秦王赢政激怒,他一口气连下十道诏书,让大将王贲领兵五十万日夜攻打燕国,不许停止,一定要取得燕太子丹的项上人头。
这样一来,燕国如何吃得消!根本无法抵挡,军队与秦军稍行接触便即溃败,局势雪上加霜,一泻千里。
燕王喜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放弃燕国的都城蓟城,带着太子丹和一众王公贵族逃往辽东半岛,妄图在那里作最后的负隅顽抗,但大秦帝国羽翼已丰,势不可挡,没用多长时间,燕国最后的一点精锐兵也在胶东被击溃。
看到步步逼近的秦兵,燕国便有人献计,认为这件事全都因太子丹派人刺杀秦王引起,如果把太子丹杀了,秦王一定能平息怒气,一旦秦王的气消了,那么就肯定会退兵。
那燕王喜已被秦兵吓得糊涂了,一听这话,认为很有道理,于是
丝毫不顾父子之情,马上将太子燕丹赐死,然后将燕丹的人头专门派人送给王翦之子王贲,希望籍此达到让秦国退兵之目的,但这显然是燕王喜自己的一厢情愿。
王贲接到燕丹的人头并不同意退兵,秦王更不会同意,反而命令王贲抓紧时间,日夜不停地攻打燕国的残余军队,最终,王贲凭借虎狼之师以摧枯拉朽,犁庭扫穴的飓风手段,一举荡平辽东半岛。
也因此,在太子丹刺杀秦王赢政六年后,即公元222年,燕国迎来了覆国的命运,燕王喜被秦国大将王贲所俘。
至此,整个燕国就被连根拨起,国祚八百二十二年,至此烟消云散。
说了这么半天,穆神医也没提到这些和易水盟有什么关系,杨元鼎心里非常纳闷,又不好意思说什么,只听得穆神医接着道:“虽说这燕国已经灭亡,但这个叫作猰㺄的组织却如同阴魂,聚而不散!在燕亡国之后还一直作垂死挣扎。
不过,到了秦朝时期,为了逃避官府的打击,就不敢再用‘猰貐’的名号,而是暗地里改名叫作‘易水盟’了!”
杨元鼎这时方始醒悟:“原来这穆神医说了这么半天就是为了介绍易水盟的前世今生啊!”
只听得穆神医道:“这个易水盟其实就是燕国留下来的‘星星之火’,燕氏家族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复国的计划,并一直锲而不舍地寻找机会。”
穆神医说到这里又把茶碗端起来再抿一口道:“据传,那澹台射忌就是太子丹的后人,虽然燕国到现在早已经灰飞烟灭,但易水盟始终掌握在燕氏家族的人手里,并且,故老相传,燕王喜于国覆之前,在辽东海上的一个无名岛屿上留下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山川地理图形,就是想让后世子孙以作复国之用。”
喜欢瀛洲传奇请大家收藏:(m.woaitushu.net)瀛洲传奇我爱图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