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肠辘辘的流民少年贺三做梦也想不到,因为饿急了眼,想从树上打只鸟来充饥,不料石块不小心扔进安国寺,竟被如狼似虎的军卒当成刺客抓进去,惹来滔天大祸。
兄妹忐忑惊惧,夹在几个披盔执刀的军卒中间,战战兢兢、踉踉跄跄被推搡着进入大雄宝殿。
“还不跪下!”
军卒正待将两人按倒在地,这时贺三看到了先前那锦衣少年,此刻趺坐在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美妇身侧,又见他摆手道:“两个饿得半死的小……孩子罢了,就让他们坐着说话吧。”
“小屁孩”险些脱口而出。
完颜慷轻咳一声,下意识端了端坐姿,声音变得严谨起来:“嗯?还不取两个蒲团来。”
于是军卒赶紧放开贺三兄妹,还有小和尚拿来两个蒲团。
贺三赶紧拉着妹妹趴到蒲团上,朝前方坐着的贵妇和锦衣少年连连磕头,不住哀求。
“夫人、公子饶命!”
“阿姆救命!……”女童也跟着哥哥喊,喉咙嘶哑口齿含混不清。
早已中止了诵经的鲍氏看着这对骨瘦如柴,面容肮脏,披头散发,赤脚,说话结结巴巴的流民兄妹,大的不过十二三岁,小的最多五六岁,一双肿胀的脚上生着好几个血疮。
“哎……两个可怜的孩子!”
鲍氏顿时动了恻隐之心,吩咐侍女道:“翠儿,让寺里准备些食物和水给他们。”
翠儿刚要去,完颜慷赶紧补充一句:“最好是稀粥和肉糜,再给换身干净衣物,找人给治治伤,记住,千万不要让他们一次吃得太饱。”
翠儿乖巧点头,却又疑惑道:“小王爷,为甚不让他们吃饱?婢子估计他们都饿急眼了!”
完颜慷瞥她一眼,轻道:“就是因为他们饿久了,长期空腹,若骤然暴饮暴食,很容易撑死。”
翠儿呀一声:“婢子懂了,还是小王爷心细。”
智远合十:“善哉!”
翠儿带着贺三兄妹退下,完了鲍氏悠悠叹息道:“此番北方旱灾,如此严重,朝廷确实准备不足,这些灾民不知饿死了多少……我佛慈悲!”
旁边一干僧众,闻言纷纷双手合十,口诵佛号:“阿弥陀佛!”
鲍亲娘随意一声感叹,引来众僧附和,空旷的大殿中突然一下子佛音绕梁,余韵不绝。
完颜慷心头一动,趁机起身向智远抱拳为礼道:“大师,我们出京来寺中礼佛,一路上见灾民无数,饿殍盈野,堪称世间惨剧。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今成群饥民困在燕山,总不能见死不救,寺里可否开设粥厂,给他们一条活路?”
“好一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完颜慷话音刚落,童颜鹤发梁紫翁在侧就大声赞道:“小王爷这话实在说得好,老朽也觉得,既然佛门以慈悲为怀,寺里应该开粥厂施粥,多少尽点心意。”
完颜慷明知梁紫翁此番附和不过是为了吹捧自己,但还是向他投过微笑一瞥,尔后径自紧盯着身披袈裟宝相庄严的智远大和尚,不给他丝毫转移视线的机会。
作为来自现代社会的穿越者,他知古代寺庙往往拥有庞大庙产,即便遭受旱灾,存粮也不会少了,尤其是安国寺这种香火旺盛的大庙。
他初来乍到,行事本应谨小慎微,况且需要赈济的灾民数量难以计数,即便朝廷对此都会慎之又慎,原不该贸然开口为难安国寺的和尚。
但想起中都城外那赤地千里的惨状,以及方才那对快要饿死的流民兄妹,他心里就遏制不住冲动,忍不住要做点什么。
再说你们这群和尚,总不能光在嘴上高喊“我佛慈悲”,就没有一点实际行动吧?
智远双眸微闭,旋即睁开。
若是旁人,他自可完全无视。
但赵王却是金国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眼前这人又是赵王独子,他说的话智远当然不能无动于衷。
尤其赵王妃鲍氏的性情智远比谁都清楚,若直接回绝完颜慷的“赈灾之请”,必惹得鲍氏心生不快。
况鲍氏还是中都贵妇信众这个小圈子的“领导者”,若因此失去本寺近十年来最大的施主,就更得不偿失了。
智远慢慢合十为礼:“小王爷慈悲心肠,心系芸芸众生,我辈佛门弟子,又焉能见死不救。那就便依小王爷所言,贫僧这就安排人去山下开设粥厂。”
意思是既然小王爷开了口,咋也得给个面子。
“王妃,本寺先前之所以未曾施粥,主要是因为连年大旱,寺中田产荒芜,存粮不足,加上各地来寺挂单的僧人日多,贫僧担心力有不逮,不敢轻易为之。”
“开设一座粥厂不难,难的是……一旦中都灾民闻声而动,全部涌上山来,局面很难收拾。一个处置不当,届时,本寺恐难免有损毁之虞。”
智远后面这番话是冲着鲍氏说的。
鲍氏听了面色便有些愁苦:“大师,慷儿少不更事,如此给寺里添麻烦,弟子心中着实不安。”
智远扭头嘱咐执事僧去取账册,才又道:“王妃,我佛慈悲,无论如何,赈济灾民都是一场莫大功德,其实就算此番小王爷不说,本寺这几日也准备开粥厂了。”
完颜慷闻言笑笑,大和尚这话也就听听而已,不必当真。
“本寺在册僧众261人,游方挂单僧暂存106人,庙中历年积攒存储米粮约900石,扣除自身所需,贫僧愿取其中六成用于赈济灾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小王爷请大家收藏:(m.woaitushu.net)小王爷我爱图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