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的待建工程日志更新】
【拦街水坝】
【设计评价:因地制宜地设计,使用拱形结构抵抗水流,利用城市中的楼体配合导流泄压,精巧的借力省下了材料消耗。
使用磁共振无线输电模块进行电流传输,省去了布置电网的麻烦,增加了水电的价值。】
【输电功率:30KW】
【当前工程阶段: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
【当前主要材料收集/已投入进度:】
【C1型建筑用碳纤维增强混凝土:90%/70%】
【M1型机电用碳纤维增强金属:100%/80%】
【当前主要设备收集进度:】
【G1级磁共振无线输电模块:等待安装】
【G1级水轮发电机:等待安装】
【人力准备情况:】
【劳动力缺乏工作经验,工程进度低于预期。】
【劳动力学习能力强,正在稳步提升经验。】
“对,就是这条线路,接入后就可以第一次试运行,没有问题就可以完成封顶。”
陈远在视频中指挥着董工接线和安装设备。
和老李不一样,董工只是个普通电工,或许工作经验丰富,但不像钳工那样精通配件组装。
所以这次投入到工程建设中的设备都是完整封装好的,可以称之为“产品”。
相比之下陈远自己使用的设备堪称开放式装备。
在陈远的教导下,董工已经大概摸清了这台机器的各个接口用途,和大致工作原理。
正在小心翼翼地把装置接入。
“...行了,可以尝试运行了。”
搞定之后,董工和一众工人回到了房子里。
“准备进行蓄水试验!”
引流通道在指令下关闭,大量水流开始堆积,最终提高了水位。
不过现在的水坝还不是完全体,不能达到极限水平。
“压力正常...”董工看着手上的压力计,然后紧张地看着水坝的表现。
相当正常,而且稳固。
按照正常施工标准,这个实验要保持24h,但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
而且这个水坝规模很小。
2h后,试验继续。
“坝体稳定,闸门无漏水情况,坝肩渗水情况检查完毕,水坝无变形位移...”
“引水渠和压力前充水试验开始...”
这是非常麻烦的一项实验。
因为正常水坝规模很大,水里的杂质和垃圾很难瞬间影响到水坝运行,只要经常维护即可。
但这个水坝规模很小,街道上又随时都可能飘来单车、摩托车、各种各样的垃圾桶之类的残骸,甚至是汽车。
所以设计上,陈远利用了楼体作为引水渠,一定程度上能阻止这些大型残骸破坏引水渠。
至于坝体,理论上承压能力很强,如果拦截到类似的东西,陈远的建议是直接拆掉阻碍物。
都是可用的材料。
“试验参数正常。”董工咽了口唾沫。
水坝的表现很好,无论是宏观来看,还是数据来看。
“然后是...反送电实验。”
“系统电源电压稳定,变压器冲电开始...无异常;准备第二次冲击实验...”
断路器关了又开,每次保证稳定后5分钟关闭,然后继续进行实验。
重复五次。
一切正常。
“一切正常!”董工红着脖子在对讲机里喊了起来!
几乎是同时,楼道里都传来了振奋的喊声!
在今天之前,他们都只是普通的快递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在内涝的城市中为生活奔波。
也许没有这场雨,他们也要继续奔波。
但今天,他们利用了街道上的内涝,一个小型的工程却能带来巨大的振奋!
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驯化自然的设施!
水轮发电机在水流的冲击下开始旋转,转子在磁场中旋转,电流生成,经过变压器的处理,稳定流到无线输电模块中,直接充入楼房中的蜂巢柜!
生存点到账了。
所有参与建设的工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工种和劳动情况,随着每一度电流入蜂巢柜,注入无人机中,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酬劳。
那是他们维护了这个公共网络的酬劳,也是他们活下去的基础。
透过视频,宋新也听到了手下振奋的声音。
不知为何,他忽然有了一种冲动--
金融就是个屁,如果人类从没在自然中获得过一席之地,那些钱又有几分价值?
这一刻,他开始有些理解那些高考报土木工程的蠢蛋了--是的,他就是这么看不起传统工科。
不过很快,他平复了心情,拍下了照片。
然后点开了巨信。
目前方夏特殊集体社会的网络只用于支持这么几个已经收编了的软件。
一个用于发布求助信息并完成自助,就叫做“团结就是力量居民自助网”。
一个用于发布官方的鼓舞信息,叫做“人定胜天灾害情况通报网”。
最后一个就是用于私下交流和联系的,曾经的藤讯旗下的各类通讯软件取长补短做出的新版巨信。
宋新打开了其中一个对话框,备注是“天行区灾情总指挥高一平文牍”。
“高文牍,我们在街道上建了一个水坝,用于给居民发电,您看这个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
天行区最大的写字楼里,人山人海,忙忙碌碌。
和其他大部分地区陷入黑暗不同,这里灯火通明。
数个柴油发电机日夜不停地运作,给楼顶的通信基站进行供电,保证社会机构运转正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全球灾变:我暗中推动科技革命请大家收藏:(m.woaitushu.net)全球灾变:我暗中推动科技革命我爱图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